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发 地区人民医院专家教你如何科学预防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 ·阿布都热西提 阿丽娜·阿依登)随着天气转凉,流感、支原体感染、普通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医院呼吸内科、儿科就诊患者明显增多。日前,记者在地区人民医院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挂号、问诊。对于如何科学防范?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黑龙江省援疆专家任强结合临床经验,为大家带来针对性预防科普。
“在近期的就诊病例中,不少患者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儿童和老年人占比较高。”任强说,“秋冬呼吸道疾病高发,一是冷空气刺激降低呼吸道黏膜抵抗力,让病原体有机可乘;二是天气转冷后,室内开窗通风减少,病原体易积聚,通过飞沫或接触交叉传播,这是就诊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做好个人防护是基础。任强建议,在医院、商场、公交车等密闭密集场所,或自身有咳嗽、咽痛等不适时,需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确保贴合面部、无缝隙,潮湿污染后及时更换;日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按“七步洗手法”洗手20秒以上,不便洗手时用含酒精(60%—80%)的免洗消毒剂进行消毒;咳嗽打喷嚏时用肘部内侧遮挡,不用手捂,用过的纸巾应及时丢进带盖的垃圾桶。
环境管理也不能忽视。“不少人天冷不愿开窗,反而增加感染风险。”任强表示。居家、办公每天至少通风2—3次,稀释室内病原体;定期用1:100稀释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开关、手机等高频接触物品,每周2—3次;用空调时每月清洁滤网,避免细菌随热风扩散,同时尽量少去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必要时做好防护。
增强抵抗力是“天然屏障”。任强提醒,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儿童、老人适当多休息1小时,避免熬夜;饮食上多吃橙子、猕猴桃、西兰花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搭配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少吃辛辣生冷食物;每周3—5次温和运动,如快走、慢跑,每次30分钟。
“重点人群务必重视疫苗接种。”任强说。60岁以上老人、5岁以下儿童、孕产妇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是呼吸道疾病重症高发群体,建议每年到社区或疾控机构接种流感疫苗,从源头降低重症风险。
温馨提示:若出现持续发热(≥38.5℃)、咳嗽超3天不缓解、咽痛影响进食或呼吸急促,切勿硬扛或乱用药物——普通感冒无需抗生素,支原体感染需遵医嘱用药。及时到呼吸内科、儿科就诊,告知医生活动轨迹和接触史,早诊断早治疗,助力快速康复。
相关链接:
正确洗手的方式——七步洗手法(内、外、夹、弓、大、立、腕)
七步洗手法步骤图
1.洗手掌(内):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洗背侧指缝(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3.洗掌侧指缝(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4.洗指背(弓):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5.洗拇指(大):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6.洗指尖(立):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7.洗手腕、手臂(腕):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每个步骤不少于15秒,确保手部清洁,减少疾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