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疆故事⑩丨扎根新疆 做传承西迁精神的AI科技工作者
吕小毅
我叫吕小毅,是新疆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我的故事,始于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责任。
我的爷爷奶奶是山西昔阳县人,早年参加革命,为革命事业贡献了力量。1958年,他们被调往新疆工作。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人就扎根在新疆,投身于这片土地的建设之中。我从小在新疆长大,这片土地的广袤与壮美深深印在我的心中,也让我深知新疆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奉献。
吕小毅在工作中。本人供图
将论文写在新疆大地上
“80后”的我生于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一路读书一路求知,一口气读到了博士。2006年,我在新疆大学完成了硕士学位,随后前往西安攻读博士学位。2010年博士毕业后,我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回到新疆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就留在新疆大学任教。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博时我被“西迁精神”所感动,回到新疆后,我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尤其是如何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新疆医学人才相对匮乏,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意识到,如果能够将先进的AI+快速检测技术与当地的医疗需求相结合,或许能够为新疆的医疗事业带来一些改变。
于是,我开始将博士期间研发的光谱生物传感技术与新疆高发病的临床诊断相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发现光谱生物传感技术在疾病早期诊断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为了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我带领学生开展了AI赋能新疆特色医药的技术研究。我们研发了基于拉曼光谱的疾病AI智能诊断系统,这套系统能够通过分析血清等的光谱特征,快速准确地诊断出多种疾病,大大提高诊断效率。
在研究过程中,我还发现AI影像智能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于是,我们又研发了面向新疆高发疾病的AI影像智能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医学影像进行自动分析和诊断,帮助医生更快速、更准确地发现病变。此外,我们还开展了AI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利用AI技术优化药物分子结构,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和质量。
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不仅推动了新疆免疫、肿瘤等疾病的数字诊疗水平,也为新疆带来了AI赋能的新事业篇章。我和我的学生陈程都入选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数据库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4”“年度影响力”榜单。这不仅是对我们团队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在新疆开展的数字医疗研究的认可。我深知,这些成就离不开这片土地赋予我的灵感和动力。
走出实验室投身产学研
2010年博士毕业后,我并没有满足于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我深知,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实际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价值。于是,我带领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参加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模式。
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我们团队凭借基于光谱+疾病AI智能诊断系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比赛不仅让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也让我们看到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可能性。我们与多家企业和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了技术的落地应用。
2015年,我到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成归来后,一心投入医工交叉、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开始着手建设自己的团队。我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更多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我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并与他们一起开展各种科研项目。我的团队成员中,有陈晨、陈程等优秀的学生,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有着对科研的热爱和对新疆的深厚感情,都留在了新疆开展科研工作。
我们团队取名为“我爱我家”,口号是“聚一心,成一事”。这个名字和口号不仅体现了我们团队的凝聚力,也表达了我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们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为新疆的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让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
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也鼓励他们开展多样化的研究项目,让AI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比如2023年毕业留校的陈晨博士和自治区人民医院武丽君医生团队联合开展的免疫数字解码与AI助力诊疗南北疆风湿免疫疾病的相关研究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基于AI的新疆特色食品安全装备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也获得了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2023年毕业的左恩光博士和北京艾旗斯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了食品安全检测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已经在新疆多个重要场馆示范。
我指导的学生里,来自湖北的陈程,来自山东的李敏、岳飞龙、曲翰文等等,因为在新疆读书,爱上了新疆,留在了新疆,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新生力量。
人工智能是年轻人的事业。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热爱AI,热爱新疆。如今,我的团队已经有100余人,其中很多都是从国内其他省份来新疆大学读书的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新疆的热爱和对科研的执着。
回顾过去的这些年,我深感欣慰。我们团队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新疆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奉献,我将继续带领团队,开展更多的科研项目,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为新疆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一起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篇章。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西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