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万里行·对话丨“一村一品”激活集体经济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黄红英
“我们大力培育打造五彩椒、巴仁杏、黄麻鸡、海水稻、金银花、冷水鱼等‘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近日,阿克陶县委副书记、县长艾尼瓦尔·尼牙孜在接受“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南疆组记者专访时说。
艾尼瓦尔表示,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是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各级党员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选配54名懂经济、有农牧业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吸纳146名涉农、涉牧专业人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显著提高了各级干部落实“三农”工作的本领。
“村党组织参与主导村集体经济从实施到分红的全过程,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党组织真干事、能成事,赢得理解、信任和支持。”艾尼瓦尔说,这是村集体经济能发展起来的关键。
如今,阿克陶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元化发展村集体经济。在阿克陶县恰尔隆镇,辖区6个村共同出资300万元成立新疆恰果进出口有限公司,整合360座大棚,规模化种植五彩椒等特色果蔬,推动全镇6个村平均村集体经济超80万元,为该镇特色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培育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阿克陶县巴仁乡阔洪其村,“党支部+合作社+蔬菜示范园+农户”的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引导群众参与村办合作社,压茬种植蔬菜2360亩,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发展村集体经济不仅鼓了群众腰包、提升了幸福指数,还反哺村级运转,减轻财政负担。艾尼瓦尔介绍,村集体经济收益在村级组织运转中成为运转经费的重要补充,有效缓解了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过度依赖问题。村级组织利用自有资金,能够更加自主、及时地解决小型公共设施维护、环境卫生整治等日常事务,提升了村级治理效能和服务响应能力。
从特色品牌培育到多元化发展模式,从群众增收致富到村级治理提效,阿克陶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有力。“我们将继续以发展壮大村特色产业为抓手,持续激发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撬动更广阔的乡村发展空间,带动各族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艾尼瓦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