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程在新疆丨“追风”达坂城,中国风电从这里起步
这个夏天,您是否来新疆“追风”?
无论是乘火车或者坐汽车来新疆,进入乌鲁木齐时,在戈壁滩两侧总会遇到一整片的“大风车”,巨大的叶片迎风转动,蔚为壮观。这里便是达坂城风力发电基地。
这座矗立在丝绸之路上的“风机博物馆”,用30多年时间见证了中国风电产业从技术引进→国产替代→全球输出的跃迁之路。其最大遗产不仅是清洁电力,更是为中国新能源崛起提供的原始创新样本。
探索之风:从“0”起步到全国第一
“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势,使新疆多处成为祖国的“风口”,而被称为“中国风谷”的达坂城,是目前新疆十大风区中开发条件最优的地区。
这片位于中天山和东天山之间的谷地,西北起于乌鲁木齐南郊,东南至达坂城山口,是南北疆的气流通道,风能年蕴藏量达250亿千瓦时,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的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同时,风速分布较为平均,破坏性风速和不可利用风速极少发生。一年内,12个月均可开机发电。
据资料记载,1985年,新疆开始了风力发电的研究、试验和推广工作。1986年,从丹麦引进第一台风力发电机,在柴窝堡湖边高高竖起,试运行成功,为新疆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1988年,新疆完成了达坂城风力发电场一期工程,这是全国大规模开发风能最早的实验场。1989年10月,发电场并入乌鲁木齐电网发电,当时单机容量和总装机容量均居全国第一。
此后,发电场规模继续不断扩大。1991年,达坂城风电场(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新疆公司达坂城风电场)开始筹建,1994年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一座商业化运行风电场,被业界称为“中国风电摇篮”。
2023年6月,达坂城华电北疆乌鲁木齐100万千瓦风光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作为国家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每年可新增绿电25亿千瓦时,节约标煤8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0万吨。
目前,达坂城辖区有风电光伏企业30家、风电光伏项目59个,已并网装机容量556.6万千瓦,预计2025年底装机并网容量可达665.1万千瓦。
达坂城“追风”的历程从未止步。
创新之风:从设备引进到国产争先
1992年至2000年间,达坂城风电场相继引进了丹麦BONUS、NTK、维斯塔斯等欧洲厂商生产的数百台风机。然而,跨越重洋来到新疆的国外风机却有些“水土不服”。进口风机的质保期大多只有一年,运维工程师一年仅来中国维护一次。
当时,一台风机液压泵出了故障,没有电话,网络也不发达,只能给国外工程师发函,花两周多才解决。
面对超长的维修周期和高昂的专家费,新疆的风电创业者下定决心,迈出风机制造业国产化的第一步。
零部件坏了,就联系一些制造厂商共同开发。最开始是螺栓,之后是塔架、叶片、齿轮箱,最终,攻关风机控制系统,实现了国产化整机制造。一步步,中国的风机制造业初具雏形。
风机运维工作亦是如此。出了液压泵故障后,风电工程师们吸取了教训,把英文版的维护手册翻译成汉语,对着图纸、检修手册开始做培训,经过了很长的周期,人员技能水平自然就提升了。
2023年,达坂城风电二场启动了全疆最大的“以大代小”风电升级改造项目。随着最后一台服役32年的“维斯塔斯”风机完成历史使命,焕然一新的风电二场全容量投产,再展雄风。
这些国产风机上,装备了国内先进的激光雷达测风系统,可在200米外精准感知风速和风向的变化,通过精确地预判,风机能在风到达之前自动调整叶片角度和转速,实现最佳迎风姿态。这项创新技术不仅将发电效率提升20%,更大幅增强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运维成本降低30%以上。
如今,数千台中国智造的风机矗立“中国风谷”,通过“疆电外送”大动脉,每天以毫秒级的速度向国内其他省份输送清洁电力。放眼望去,绵延数十公里的白色风车矩阵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既见证了达坂城风电产业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也将绿色低碳理念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中。
大国之风:从风电项目到产业集群
达坂城是很多风电制造企业“追风”梦想开始的地方。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这里开启了国产风机的研制。1998年首台国产600千瓦风机投入运行。2005年4月,1.2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达坂城风力发电场试运行,成为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兆瓦级风机。
随着新能源产业兴起,昔日的荒凉戈壁如今正变得热闹喧嚣起来,一些嗅觉敏锐的企业纷纷涌入,投资建设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也随之而来,竞相为资金和技术寻求用武之地,荒漠戈壁正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能源开发宝地……
如今,智能技术正在加速赋能风电生产开发。在无人值守的风电场集控室内,一台台计算机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运行的各项数据。通过手机软件就可对实时风速、每台风机运转数据、现场员工工作进度等信息“了如指掌”。
围绕国家“三基地一通道”战略定位,聚焦资源优势,达坂城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来此投资建设的风力发电场项目越来越多,规模逐渐增大。2025年共计实施风电项目10个,新增装机容量100.5千瓦,预计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7.1万千瓦。
同时,乌鲁木齐达坂城金风科技零碳数字工厂坐落于此,进一步扩大了可再生能源在新疆的应用场景和规模;华电、达金工、晶科、天润风能等企业也相继落户……
达坂城区正大力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打造以集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等多种清洁能源于一体的规模化循环示范基地。同时,积极延伸风电、光伏上下游产业链,做好延链补链工作,完善产业配套,构建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当达坂城吹起“绿色的风”,清洁能源带来的发展红利远不止于此。
如今,在这里,天山博格达峰巍峨耸立、白雪皑皑,湿地如画,候鸟翩跹;世居于此的农牧民安居乐业,在风机下悠然放牧;一条条乡村振兴之路被“绿能”点亮,一个个工业创新项目乘上“绿色”浪潮。
延伸阅读
新疆是中国风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7.8亿千瓦,占全国技术可开发量的17%,排全国第二。
新疆十大风区:达坂城、阿拉山口、十三间房、小草湖、塔城老风口、额尔齐斯河谷、三塘湖-淖毛湖、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哈密东南部和罗布泊。
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哈密被国家确定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在新疆规划的九大风电场中,哈密占有包括东南部风区、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十三间房风区的3个风区,每平方米风功率密度超过150瓦,面积达5万多平方公里,占到全疆可供开发风区总面积的66.3%。技术开发量达7549.8万千瓦,约占全疆技术开发量的62.9%。
木垒县千万千瓦级风光能源基地:木垒风能资源丰富,有老君庙、大石头等5个风电规划区,总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公里。近年来,木垒立足独特的风光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截至2024年底,木垒规划新能源规模8058万千瓦(其中风电3050万千瓦、光伏5008万千瓦),已获批2511万千瓦,实现新能源装机容量达1038万千瓦,率先在全疆建成首个县级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
编辑:王东升
视频剪辑:卡那提·胡尔马尼亚
海报设计:海若微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