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着氧气瓶在依吞布拉克修铁路
海拔3200米,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七成。在这里,每一次呼吸,都是与自然的对话;每一次坚守,都是对初心的回答。在阿尔金山辽阔的沉默中,格库铁路像一道划破戈壁的钢铁轨迹,连接着远方与希望。线路旁,依吞布拉克镇的名字源于一眼清泉,而这里铁路人的故事,则源于一份如磐石般的坚守。
“老兵”的新战场:初上高原的“特别礼遇”
若羌基础设施段依吞布拉克综合维修车间主任乔济源,就是这坚守者中的一员。
“第一次到这里,我有点喘不上气来。”乔济源说。2022年,已在铁路系统奋战近20年的“老兵”乔济源,作为其中的中坚力量,从平原地区转战至此。等待他的,并非壮美的高原风光,而是高寒缺氧环境给予的“特别礼遇”。
面对高原养护难题,他不断创新,设计专用小推车精准平砟、用废旧螺栓修复捣固机镐头,一年省下数万元维修费;引进电动捣固机进行高原试验,大幅提升施工质效。乔济源常说:“咱们多一分细心,线路就多一分安稳。”
“精于毫厘,成于千里”不仅是他扎根高原铁路的信念,还是他践行至今的职业信条。
“生命禁区”的日常:风、寒与孤独
乔济源所在的依吞布拉克综合维修车间,守护着格库铁路最艰险的区段。这里,被称作“生命禁区”。
与风沙搏斗:他们身处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风区”,12级以上大风是常客。防沙防风,保障线路通畅,是他们与狂暴自然的永恒博弈。
与极寒相伴:除了要对抗零下三十多度的极寒和12级大风,高寒缺氧的环境让每一次户外作业都变得异常艰难。检修队员们常常需要轮流吸氧才能完成当天的工作。
与孤独为友:面对茫茫戈壁和无人区,业余生活极度匮乏。“寂寞”,是每个铁路人必须战胜的内心之敌。
自2020年12月9日格库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以来,依吞布拉克站区已先后迎来了三批坚守于此的新疆铁路人。
目前,若羌基础设施段依吞布拉克综合维修车间有70多名职工,其中有很多是“00后”。他们承担着格库铁路阿尔金山至茫崖区段150公里线路、30组道岔、81架信号机及87个轨道电路区段的养护维修任务。这群青年职工日复一日地守护着这条高原铁路。
为什么坚守?因为脚下的路是“国家命脉”
一切的坚守,都源于脚下这条铁路沉甸甸的分量。
·战略要道:格库铁路是继兰新铁路和哈额铁路之后,中国第三条出入新疆的铁路大通道,被誉为“大漠新丝路”。
·经济动脉:它极大地缩短了南疆与疆外的距离,促进了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物资交流和经济发展。
·生命线:为沿线偏远地区带来了交通便利,是当地民众出行和物资运输的重要生命线。
致敬守护者
乔济源的故事,只是格库铁路上无数守护者的一个缩影。他们如阿尔金山般巍峨,默默屹立,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确保了这条钢铁天路的畅通无阻。
向每一位在生命禁区守护天路的铁路人,致敬!
综合来源:中国铁路、石榴云/新疆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端、昆明铁路、人民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