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72岁房东和76家租户住成“一家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魏红萍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苇湖梁街道昌盛祥社区居民艾力·克依木的家中格外热闹,他和租户们欢聚一堂,共度佳节。
72岁的自建房房东艾力与租住在这里的76户人家,结下的情谊已延续了15年。
2010年,艾力所在的村实施“村改居”,跑了30多年长途运输的他,用手头积蓄和村集体担保贷款盖起一栋楼,用于出租。3年后,他又建起第二栋楼。
“艾力大哥家楼刚盖好我就搬来了,我是住得最久的租户。”提起往事,陕西人张开学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十多年前,他离异后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来新疆打工,女儿还患有疾病,生活十分艰难。
张开学起初租住在艾力堂兄家,“村改居”启动后,堂兄搬进楼房,他一时没了去处。正在发愁时,艾力家的自建房竣工了,艾力开着拖拉机主动找来,请他搬去住。
“了解到我家的难处,艾力大哥坚决不收我的房租了。他不仅是房东,更是我的亲人。”说到动情处,张开学转身抹了抹眼泪,“如今日子好过了,我要回报这份恩情。”
艾力是土生土长的七道湾村人,小时候因家庭困难没能上学,是他一直以来的遗憾。得知租户翟怀远在写书,他多年来尽力为其提供生活便利,让他安心创作。
“我的水电费两年多没交了,给他也不要。我常说‘亲兄弟明算账’,他就笑笑不说话。”翟怀远说,“我们早就像亲兄弟一样,我也舍不得离开这儿了。”
“艾力大哥和我们租户住在一起,他家的大门一年四季都敞开着,大家进出就像回自己家。”租户如仙古丽·买买提说。
受艾力影响,院子里也逐渐形成互助的氛围。张开学抽空将楼道粉刷一新;租户伟西录成了义务修理工,谁家有需要,拎起工具包就上门;孩子们放学后,也会主动帮腿脚不便的独居老人跑腿……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已成寻常。
“在外漂泊,难免想家。每逢节日,艾力大哥都会做一大锅香喷喷的抓饭,叫我们回来一起吃。捧起那碗热腾腾的饭,心里一下子就暖了。”翟怀远感慨道。
“出门在外,谁没有难处?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艾力常说,住在一个院里,就是一家人,就得互相帮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