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刻骨铭心 师徒手中牛角“飞出”中国龙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盖有军 通讯员 王梦君
10月15日上午,在叶力江·巴特尔汗的骨雕工作室里,他与徒弟逯永成正全神贯注地创作一件龙形骨雕作品。刻刀在牛角上游走,时而轻刮,时而深凿,随着作品一点点成型,师徒间的情谊也悄然融入其中。
20多年来,师徒二人经常一起构思创作。他们最满意的两件作品是《龙》和《雄鹰展翅》。叶力江说:“《龙》寓意我们是龙的传人,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雄鹰展翅》则象征着我们这个时代昂扬向上的精神。”
今年53岁的叶力江是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雀仁乡正格勒得村村民,也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哈萨克族骨雕技艺的州级代表性传承人。骨雕是他们家族记忆的一部分,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骨雕好手。从小,叶力江就看着长辈们专注雕刻的身影,听着刻刀的声响,在心中埋下了掌握骨雕技艺的种子。成年后,他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这份传承,与骨雕相伴至今。
哈萨克族骨雕艺术源于草原生活,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30多年来,叶力江的技艺不断精进。早期,他的作品以实用为主,如梳子、筷子、酒杯等日常生活用品,也有一些传统造型的摆件。
2000年夏天,在县里的一场乡村大集上,叶力江摆摊售卖骨雕作品时,遇到了来自奇台县乔仁哈萨克族乡的逯永成。从小喜爱雕刻的逯永成,被一尊骏马造型的骨雕深深吸引,驻足良久,他对叶力江说:“这匹马刻得活灵活现,如果加入一些现代元素,一定会更受欢迎。”这句话让叶力江眼前一亮。
尽管逯永成只比叶力江小两个月,但他当即提出拜师。叶力江爽快地答应:“你愿意学,我就教!”从此,逯永成成了叶力江家的常客。
叶力江对徒弟倾囊相授,从选骨、刮骨、画样,到雕刻、拼接、抛光、上色,每一个步骤都细致讲解。逯永成虚心学习,也不时提出建议。在年复一年的交流中,两人的情谊日益深厚。受逯永成的影响,叶力江的作品也逐渐融入现代审美。
后来,逯永成开设了一家骨雕工艺品店,专门展销师徒俩的作品,还通过电商平台将作品销往全国各地。近年来,在两人的带动下,正格勒得村已有30多名各族村民前来学习骨雕技艺。工作室里,不同民族的学员一起学艺、创作,互帮互助,气氛融洽。
叶力江感慨道:“刻骨刀刻的是图案,连的却是人心。大家一起传承技艺,一起增加收入,在共同发展中心也贴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