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值近10亿元 固废料中“淘”出绿色建材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托亚
“吃”进去工业废渣废料,“吐”出来绿色建材……10月14日,记者在位于石河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越隆达公司”)看到,粉煤灰、脱硫石膏、炉渣等工业废渣废料,沿着隆隆作响的传送带被送进生产车间,经过全自动生产线加工,最终被制成太阳能光伏管桩、PC装配式构件、混凝土加气块等绿色建材。
10月13日,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进行生产。王雪斐摄
越隆达公司2004年创立于石河子市,21年来一直深耕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目前已构建起以碳基、铝基、硅基产业固废等为原料的“大宗工业固废处理、绿色智造、绿色构件、智能装配”循环经济产业链。
作为新疆工业固废处理领域的领跑者,2024年7月,越隆达公司获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批5G智能工厂认定,标志着这家企业成功将5G技术与固废资源化深度融合,实现从原料处理到绿色建材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级。
在越隆达公司的生产基地,5G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固废处理全链条——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控系统,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工业废料的运输、分选与投料数据可毫秒级回传控制中心;智能机械臂根据云端指令精准配比原料;无人车在调度下自动转运成品建材。目前,越隆达公司年综合利用的510万吨工业固废中,90%以上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吃干榨净”。
在获得5G智能工厂认定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引领企业向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越隆达公司近两年持续投入5000余万元进行生产设备的一期更新升级,并按照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的“六零”工厂概念要求,按照“零外购电、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资源、零碳排放、零废弃物排放、零员工”指标进行技术改造。
“就实现‘零员工’而言,意味着企业要对原有重点用能设备全部进行更新,同时引入数字化监测平台和AI算法优化,企业设备能效目前全部达到国家节能二级以上标准,工厂员工从原先的80多人降至4人即可完成运行维护,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实现了运维成本的降低。”越隆达公司副董事长王文林说。
由于企业使用的原料都是周边园区企业的废弃物,加上工厂自身生产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被二次回收利用,这也使得越隆达公司实现“零一次资源”和“零废弃物排放”标准。“由于企业将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升级技改,需要利用冬季有限时间施工,因此我们计划在未来2年内实现全部‘六零’目标。”王文林说。
10月13日,在新疆越隆达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全自动化生产线正在将蒸压混凝土砌块运输到蒸压釜内进行烧制。王雪斐摄
目前,越隆达公司已在全国建成9个生产基地,16家分子公司,拥有100余项国家专利。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有4项绿色产品证书,并建成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兵团科技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固废再生技术体系,实现每年消纳工业固废超百万吨。企业年产值近10亿元。
目前企业形成了较为稳定和绿色的固废加工供应链、产业链,这种模式已复制到了乌鲁木齐、甘肃张掖、四川德阳等分子公司。
“企业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没有科研投入,产品就不可能更新迭代,企业就没有持续走下去的动力。”王文林说,站在新起点,越隆达公司将持续推进智能化、低碳化战略,计划未来3年投资1.2亿元建设零碳示范工厂,并联合高校攻关固废高值化利用技术,以创新驱动引领行业绿色革命,为国家“双碳”目标注入新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