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敬老月”系列报道①丨家门口养老迈向“老有所享”
开栏语:
让更多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美满生活,不仅是“小家”的愿景,更是“大家”的目标。今年10月10日至31日是全国第16个“敬老月”,今年敬老月的活动主题为“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即日起,天山网-新疆日报开设“关注‘敬老月’”专栏,记者带您走进社区、老年大学等,在基层一线探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感知其中的民生温度。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家门口走两步就是养老服务中心,有啥事喊一声就有人管;卫生间装了扶手、地面做了防滑,再也不怕摔跤了;社区活动室天天有节目……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以构建“15分钟养老圈”为核心,以模式创新、服务精准、政策兜底为三大支点,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服务破局之道,让“老有所享”一步步变为现实。
家门口吃上热乎饭
10月14日12时,秋雨淅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南路街道旭东社区新颐养餐厅内却暖意融融,饭菜飘香,十余位老人围坐等候午餐。
“快来!咱们老姐妹凑一块儿。”一张餐桌前,86岁的赵言华热情地招呼张文涛、何传芳等老邻居。这五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相伴二十多年,感情胜似亲姐妹。不一会儿,糖醋里脊、麻婆豆腐等一荤三素的饭菜上桌,赵言华边吃边说:“这里饭菜天天不重样,营养实惠,省了自己做饭的麻烦。”
人上了岁数,有时也面临做饭的烦恼。旭东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1081人,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该社区老年食堂今年4月运营,采用“政府+企业”合作模式,每周公示营养菜单,并依据老年人口味、禁忌和时令定制食谱。一次可容纳60至70位老人同时就餐,9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
10月14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旭东社区,老人们正在社区食堂用餐。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腿脚方便的老人下楼活动的功夫就能吃口热乎饭,不便出行的老人怎么办?
作为金色晚霞老年助餐点,社区老年食堂还为独居、高龄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便捷助餐服务。
饭点一到,工作人员马东龙打包好助餐饭菜后,第一时间赶往独居老人郭莲香家。
“谢谢你啊,小伙子,下雨天还特地跑一趟。”郭莲香老人连连道谢。
乌鲁木齐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乌鲁木齐市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站建设中,构建老年幸福食堂、老年餐桌等助餐体系,破解老人买菜难、做饭难问题。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893个,年均服务老年人230万人次。
养老服务中心人气旺
“走,跳舞去!”一大早,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雅玛里克山街道南站社区居民张建兰,就招呼老姐妹们前往雅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
67岁的张建兰是社区文艺队队长,和老姐妹们一起跳舞也有十几年了。2023年该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后,她们有了固定的活动场所。
10月13日,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内,老人们在下象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雅山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有8300余人,面对这个庞大的群体,社区服务正从“我们提供什么”向“老人需要什么”转变。这家养老服务中心兼具南站社区日间照料站功能,一层提供舞蹈排练、助餐、老年课堂等服务;二层设智慧养老体验中心、文化娱乐室等,辐射周边13个社区。
张建兰和姐妹们到达时,这里已十分热闹,老人们下棋、打牌、读报,都很忙活。
为了备战10月20日街道组织开展的文艺活动,张建兰也带着姐妹们进入了紧张的排练。队员们身姿挺拔,虽满头大汗却热情不减。“退休比上班还忙,家门口活动多,和老姐妹凑一起开心。”张建兰笑着说。
在这里,老人们还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价值。64岁的书法爱好者朱金刚每天都来练习,义务教小朋友写字,每到春节前还会为居民免费写春联。
目前,乌鲁木齐市已建成62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44个社区日间照料站,基本养老服务覆盖80%以上老年人。今年将再建10处养老服务设施,完善三级服务网络,推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面成型。
医养结合添安心
应老人所需,解老人所难,是对老年人需求的精准把握。随着老年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里,还有更加健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10月13日下午,乌鲁木齐市天山区黑甲山街道跃进街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内,理疗师李国昌为77岁的张杰老人做足底穴位按摩;针灸室内,理疗师艾尼江·依斯坎代尔为老人做背部针灸;中药茶饮馆里,老人们体验茶饮、调理体质,辅助改善老年慢性病。
10月13日,乌市天山区黑甲山街道跃进街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内,理疗师正在为老人做足底穴位按摩。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按摩颈椎后,脖子不疼了,睡觉也香了。”张杰说,以前有个头疼脑热总觉得去医院才放心,现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体验很好,方便又省心。
该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3个服务站,承担周边5个社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65岁以上老人上千人,家庭医生签约率100%。
“我们推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把医疗服务送到老人家中,提供连续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唐小宾说。
这两年,乌市也在不断推进适老化改造。居民院落空地上设有桌椅,供老人休憩娱乐;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加装扶手、防滑垫、小夜灯、沐浴椅等。
“自从卫生间装了扶手,如厕再也不怕站不起来了。”79岁的跃进街南社区居民马秀英说。记者在她家中看到,除卫生间扶手外,房间内还有夜灯、门铃、洗浴坐凳等设备。
乌鲁木齐市推动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今年将“为120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改造、建家庭养老床位、提供上门服务”纳入十件民生实事。乌市民政局通过社区宣传、家属申请、区县审核后,委托专业团队上门评估改造。
“从适老化改造到提供多元服务,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每位老人住得安心、过得舒心。”跃进街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拜代力·拜力地汗表示,社区正在积极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
今年,乌鲁木齐市还加快推进医养结合服务,通过居家医疗、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等举措,持续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